yl48
大好河山(军校五十周年系列之三)
幺乐
由赐儿山脚,乘32路车,去大境门,只有我一人。和司机说起战友聚会的活动,回忆五十年前在这里探望病友的经历。司机对我说:山脚下赐儿山街口的天河骏层,就是昔日劳改农场和医院的所在地。
赶到大境门景区,首先观赏到的,是大清河上游风光:彩虹般的通泰桥,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;逶迤起伏的群山,展现雄关峻岭的险要。
魅力无穷的水面,有时微波荡漾,涟漪像鱼儿的鳞片;有时水平如镜,倒影像姑娘的清眸。谁能想到,五十年前的这里:只有陡峭缺水的河床,和一条接近断流的溪泾。
大清河的另一侧,就是闻名遐迩的大境门城墙、敌台,和西沟附近的土墩子。
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,建于清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,至今正好370年的历史。大境门是万里长城四大关口之一,号称万里长城“第一门”,楣间“大好河山”四个大字,出自当年的察哈尔都统高伟岳之手,创作时间为1927年。
下面的“大境门”三字,是年仅六岁的顺治皇帝亲笔所题——那稚嫩的笔迹,却让我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。
门里门外看了许久,在记忆深处寻找五十年前的蛛丝马迹——城门中的钉斑,楼道中的拐角,让我充满了好奇;
墙头中的炮台,西境门中大车,让我感受到关口戒备临战的紧张气氛。
啊!东西太平山上的逶迤城墙,不知伸向何方?
也许,和赐儿山远端的城墙相连;也许,与万里长城直接相通。“大好河山”的另一种涵义,就是“山河好大”;在这里,全能得到诠释。
大境门内侧,新建了许多“古寺”。之所以说它们“古”,是因为它们承载了许多古老的传说:有建于明代的“三娘子庙”,承载着蒙汉之间的神奇传说;有建于清代的关岳庙,承载着抗金名将动人的故事;更有山神庙的建筑群,见证过张家口茶马互市的兴衰。
之所以说它们新,是指它们本已毁损,实体建筑大部是近年重修起来的新设施——许多建筑,还残留着浓重的油漆味道。
漫步在佛寺最高的平台中,观赏东西太平山和大境门城墙之间壮美的景色,有一种独享空灵、独步“山河”的感觉。
黄土墩子、黑色山壁和逶迤的城墙上,写满了岁月的沧桑、历史的无奈......
午后到张家口宾馆,与蒋林林交流一天的见闻:张家口、大清河的美丽风光,已经将我们深深吸引;夜间在宾馆房间里,记录一天的游历经过;赐儿山、大境门的印象,此刻已变得十分清晰。(早晨我到的时候,张家口宾馆无房;蒋林林到的时候,却顺利入住。)
(顾冬鸣)
--
评论